2023-10-4 17:51 /
我看过很多冰菓的评论,很少有专门提到“I scream”的。大概是与后面故事风格不太一致的缘故罢。但这个经常被人忽视的第一个推理实际上非常尖锐动画软萌的风格有意掩盖了这种尖锐,因为它直接揭开了日本左翼运动的伤疤,并用鲁迅的语调问着“娜拉走后怎样?”动画没有回答选择了回避,用一群兔子围观一只兔子丧命的画面艺术化地克制地呈现“事实”。显然,动画并不希望在此过度停留。

为什么不愿过度停留?因为重复意味着情感的稀释。这个故事从头到尾是如此黑暗,与推理出故事原貌时的抽丝剥茧遥相呼应,也就显出几十年后千反田仍然执着于“真相”的可贵。可以说,错误之中没有正确的选择,而几十年后的回眸,是对历史的某种补正,甚至是抚慰。这种温柔贯穿始终,与这种温柔相伴的深刻也如是。之后的推理和第一个一样,制作者并非偏执于推理本身的精彩(当然《冰菓》中的推理足够精彩),而是愿意去触碰一些动画(尤其tv动画)鲜少触碰的话题:亲情的阴暗面,天赋的有与无,责任的沉重;或许有不解,或许有悲伤,或许你的做法我不认同,但是动画,总能以某种方式让你共鸣,总能在柳暗花明之处留下一份温柔。

至于总有人诟病的过度演出,好吧,我也觉得确实是过度演出:(

所以,这部动画于我而言是珍贵且意义非凡的。青春的外衣有天总会褪去,不变的是温柔的底色。
Tags: 动画
#1 - 2023-10-21 08:02
(——「哲学的意味がありますか?」)
记得米泽在推上还是哪次访谈里说,自己第一卷决定提这个历史事件时,一个年长的编辑很认真地问米泽的意图。
虽然第一卷往往不是讨论的重点,讨论多了也有衍生弦外之音的风险,但大概在那时米泽就确定了以大事件为背景写小人物的基调。
个人很喜欢故事中明确点出这个历史事件前,古典部成员搜集资料时发现旧刊报道的遗失涂改情况,很小的细节可以引发无限想象。
#1-1 - 2023-10-27 02:03
@Kumiko
“大背景写小人物”好到位!基于第一卷的人物性格往后延伸和情节相当熨帖,甚至第一卷的“雨天感”也成为了某种气质萦绕始终。
#2 - 2023-12-20 17:55
我倒是感觉与其说不愿停留,不如说i scream的精神在后面几个篇章中都多多少少有点体现。(当然,是我个人感受)比如紧接着的老师认错进度那里,看到千反田起来反驳正在骂人的老师,我就有很强的即时感,没人愿意为正在受批评的学生说话,可能这也是千反田生气的原因之一。还有后面的十文字,也有种潜藏在事件中,个人心中隐藏的呐喊。
#2-1 - 2023-12-23 02:55
@Kumiko
非常感谢点出了I scream与后面情节的关联。是的,历史的伤痕不仅有后来的温柔作为抚慰,也需要后世的勇敢作为继承。
当然,这里的“勇敢”不仅仅指面对权威;更指面对自己的内心。“I scream”至少可以代表一种正视自己与世界的态度。

关联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