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5 22:02 /
在京阿尼的作品中,K-on的销量是相当高的(当年甚至被称作“强国源泉”);同时也是争议相当多的一部作品(“废萌”的标签至今挥之不去)。当然不论是好是坏,京阿尼在商业化这方面功不可没——把普通的四格漫画改编成对整个动画业界影响深远的作品,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而就本人来看,京阿尼有意将K-on往偶像化的方面发展;或者说,往偶像“日常化”的方面发展。何为偶像?最明显的一点是他(她)是观众内心的理想投射,是幻想美好的现实存在。轻音的几位主角完美符合了观众对女性美的想象——呆唯的小笨拙;mio的小叛逆;律队的小直率;大小姐的小精致;阿梓喵的小认真。这些不同于现实世界(尤其西方主流流行文化)的流行形象引起了广泛的喜爱。她们都是某种强有力的想象,强有力在于,她们在十几年后依然能引起普遍的认同与共鸣。之所以都要加上“小”,是因为它们本质上和“小确幸”同质,是困于日常的幻想,是某种审美的迎合,亦是某种人生态度的外显。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们是下放到现实世界的偶像,她们多半不在舞台,她们很可爱很美好;就好像是某种恒定的框架构建出来的模板,往里面加点冰激凌与棉花糖和其他kawaii的东西。

或许与偶像的日常化孪生的是日常的偶像化。轻音部实在太像一个世外桃源,她美好得不真实(若将K-on与京吹对比来看,会很容易发现这一点)。当然,我不是说日常的美好温馨不存在,但是乌托邦和现实的差别还是很明显的。温情、美好、信任等等是全片的基调;如若细细审视,我们会发现K-on里并没有真正的冲突——所谓“武道馆”只是一张空头支票罢了;而梓的犹豫是否退部也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波澜。这就不难解释为何K-on的热度如此之高,因为她契合整个新世代对美与“可爱”的新定义(没有冲突,没有矛盾,轻轻松松,温馨美好)。轻音的主旋律是“日常”,而并非传统偶像的反叛。其实这里真正偶像化的是“日常”。如果要我形容的话,这大概是一个肥皂泡泡里的世界,阳光一洒,便显出它的纯净与五彩斑斓;但是,泡泡同时意味着易碎与幻象。

轻音总是让我想起川端康成。加藤周一在川端康成去世后,写过明褒实贬的文章,其中有一段批评意味十足:“(川端康成)经常从以历史为主体的事情中逃离,一味想把世界局限在眼前的这块地方,用眼睛看,用手指抚摸女人的肌体,冷的温的,干的湿的,使人迷惑在稀落的混合色彩里”。观众如你我,或多或少也曾真正流连于她温和灿烂的色彩之中吧。


Tags: 动画 再看
#1 - 2023-11-26 14:06
今年才补的轻音,感觉除了补声优的演唱会有偶像的感觉,在看的过程中完全没有觉得跟偶像有什么联系
#1-1 - 2023-11-26 17:48
@Kumiko
所以才说是“日常化”的偶像……关于(个人认为的)偶像定义,正文已给出。
另:我认为mio是很有意思的一个角色,因为她的形象有一些反叛的成分(ed1可佐证这一点),似乎与“日常化”相悖;但是我总感觉mio的“酷女孩”形象只是起到调味的作用;类似于在太甜的牛奶上洒上一点核桃末……

关联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