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2024-5-25

2024-5-21

2024-5-20

2024-5-19

2024-5-18

  • 玩过 SHENZHEN I/O
    与现实中写汇编差别很大。游戏里性能最好的芯片也只有2个寄存器,只能写14行汇编代码。因此玩到后期,任务复杂度上来之后,每个任务的难点不是实现逻辑,而是怎么用各种奇技淫巧压行,把一块逻辑放到一个芯片里。写出来的汇编毫无可读性,更不用说代码规范了。总之玩着很别扭。

    深圳 I/O SHENZHEN I/O

    2016年11月18日 / Mac、PC / 模拟

    7.1 (22)

    21天17小时前 · web

2024-5-16

  • 晨昏线附近的地面风总是向阳光方向流动,但风速远低于晨昏线的移动速度。

    回复 · 23天19小时前 · web

2024-5-5

2024-5-4

2024-4-30

  • 《逆转裁判》英文版的本地化做得非常激进,给所有角色重新起了英文名字。例如,成步堂龙一/Pheonix Wright,绫里真宵/Maya Fey,御剑怜侍/Miles Edgeworth,狩魔冥/Franziska von Karma。不是音译,也不是直接的意译,而是综合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文化背景后做出的选择。Pheonix一看就是“龙傲天”,Wright谐音Right;Maya是邻家小妹的形象;Edgeworth是优雅男人的形象;von表明贵族气质,Karma则代表剧情中的因果报应。暂且抛开故事情节不谈,单看人物形象对于不同语言中名字选择的影响。反过来说,即一种语言-文化中名字(包括字面含义和文化意义)对于它给人的印象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可以被量化的吗?等价地说,是否存在一个在两种语言的名字集合间的映射,使原像和像给两种语言的使用者带来的印象相同?

    2 回复 · 1月9天前 · web

2024-4-28